-
01月01日
-
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,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,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。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,相继出现了夏(约公元前21世纪~前16世纪)、商(约前16世纪~前11世纪)、西周(约前11世纪~前771年)几个王朝。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、汾、伊、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、颍上游;继而发展至淮河、泗水、长江、汉水的广大地区。西周时,已出现华、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, 以与蛮、夷、戎、 狄相区别。但是,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。春秋战国时期春秋(前770~前476)时,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。七雄虽然相互合纵、连横、兼并、争战,但族体相同,形成诸夏统一趋势。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,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,西北洮河流域,西南巴蜀黔中,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。秦汉时期编辑 播报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。随后,汉朝建立,并统治中国400余年,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,西北方向增加了西域即今新疆地区,东北方向扩大到今朝鲜。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、淮河流域。从西晋末年起,五胡乱华,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、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。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,汉族进入中亚和云南。汉族于先秦时期自称华夏,从汉朝开始又逐渐出现了“汉人”这个称谓。但华夏这个称谓仍然延续。二十世纪之前使用得最多的称谓是”华夏人“。比如汉朝多以”华夏人“自居,而明朝即以“汉人”自居也以“华夏人”自居,两个词为同义词。总之,汉族和华夏族作为整体族称是自从汉朝到现在最普遍的。明清时期编辑 播报到明、清时,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。后清廷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,而清后期为充实边疆,又准许汉族进入东北。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,大量引入北方汉族。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,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、北美等地移民。
除非注明,文章均为本站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,谢谢。分类: 华族起源